<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新華時評:不要小看了那把修腳刀
      2018-02-23 11:32:1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安2月23日電? 題:不要小看了那把修腳刀

        新華社記者 方問禹、薛天

        小小一把修腳刀,拓開山鄉致富路。記者日前在地處陜南秦巴山區的紫陽縣采訪時了解到,4年多來,當地整合培訓資金,開展勞動力免費培訓,形成了“政府主導-龍頭企業-基地培訓-定向就業”的扶貧模式,向全國各地輸出了17000多名修腳技師。修腳業已是當地百姓賴以脫貧的重要產業。

        扶貧要有抓手,脫貧要有門道。在陜西富平、寧強等貧困縣,以往掛樹上喂鳥的柿子、山里人自家種的茶葉等“微資源”已成為市場熱銷的“富平柿餅”“富硒茶葉”。免費領苗、種植補貼、兜底收購等政策“組合拳”,化“微資源”為“微產業”,讓貧困戶有了穩定收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些做法,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一個啟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厚植群眾容易上手的“微產業”,也是一條挖窮根、真扶貧的有效路徑。

        “微資源”“微產業”看似不起眼,人人能做,處處皆有,一旦形成規模與氣候,就會產生巨大能量。這在歷史上不乏先例,像享譽世界的義烏小商品,就源于“雞毛換糖”的易貨交易,遍布中外的溫州商人,其“第一桶金”靠的也是小生意小買賣。

        厚植“微產業”,需要地方政府和扶貧干部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摸清地情民情,增強“微資源”的識別力;同時,還要研究市場需求,讓貧困戶脫貧有術、致富有望,增強“微資源”的開發力。

        常言道:“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不少貧困地區農村人口比重大而耕地資源緊張。因此,脫貧更應該走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或者是二、三產業的道路。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扶貧工作中按照當地條件,尋找扶貧項目,強化技能培訓,讓貧困戶以技術立身,扶貧扶到點子上,可積小勝為大勝,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鐵花火雨”慶新春
      “鐵花火雨”慶新春
      郁金香盛開游人來
      郁金香盛開游人來
      娃娃過大年
      娃娃過大年
      紅紅火火過大年
      紅紅火火過大年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031122441819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综合色区国产亚洲另类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 日韩AV中文字幕网址 |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