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李連成:當支書我有“發展癮”
新華社記者甘泉、劉紅霞
“你們的企業是咋弄的?啥叫O2O冷鏈生鮮?”河南代表團審議間隙,老支書李連成代表,操著一口豫北鄉音,向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獻福代表請教。
“你想買啥我就送啥,你想賣啥我也送啥,而且都用冷藏車,全球配送新鮮貨!”朱獻福通俗地回答。
“好!咱們要合作,讓俺村也沾沾光。”67歲的李連成伸出大拇指。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濮陽縣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有句口頭禪——當支書我有“發展癮”。
今年全國兩會上,聽到新概念、好想法他都特別用心記,遇到能對村里發展有幫助的人,他都主動上前請教,于是有了前面的一幕。
西辛莊村地處黃河半灘區,過去地里“只長鹽堿不長莊稼”。上世紀90年代初,李連成率先搞起了蔬菜大棚。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后,他先把自己的兩座大棚無償轉讓給兩個貧困戶,并對村民承諾:誰搞蔬菜大棚,我就幫他借錢、跑貸款,免費提供技術指導。
在他的帶動下,兩年時間,全村建成了40座蔬菜大棚,僅種菜一項,全村就人均增收800多元。
“發展不能總走老路子。”當看到蔬菜種植遍地開花,李連成開始思考村莊“二次創業”、轉型發展。他北上天津、遼寧,南下上海、江蘇參觀考察、招商引資……在李連成的帶領下,西辛莊建起了電光源工業集聚區,入駐企業16家,實現年產值近10億元。
隨著近年來鄉村工業向城區園區遷移,李連成敏銳地看到變化和挑戰,開始了以發展教育、醫療為方向的“三次創業”。
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如今西辛莊村投資3200萬元建成了西辛莊教育園,周邊2000多個孩子就讀,教育成了村里的一大產業;投資9000萬元建起了村級民生醫院,吸引方圓百里的村民前來就診……
患上“發展癮”的李連成,像個火車頭,帶著村莊往前跑。從一產到二產再到三產,西辛莊前后三次創業,這個沒有任何資源稟賦優勢的偏遠小村紅紅火火了幾十年。“啥叫鄉村振興?要我說就一句話,城里有啥俺有啥!”李連成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