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3月11日電(記者劉智強)33年前,在位于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觀風海鎮的一片黃沙遍地的荒坡上,第一批沙子坡林場護林員撒下松樹種子;33年后的今天,2.7萬多畝松樹“林海”猶如一塊翡翠嵌于烏蒙山間,而這要歸功于護林員三代人的堅守。
“1998年,我來到沙子坡林場,接替父親做護林員。”安德永是“林二代”,如今已經守護沙子坡林場20年,在他眼里,做護林員的工作“既能讓一方老百姓受益,同時還能造福子孫后代。”
這份守護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33年來從未間斷過。“為了防火、防盜等,巡山工作要持續進行,身上還要帶上些餅干或方便面,餓了就吃點。”同為“林二代”的劉永紅護林13年了,他說,“寒冬時節巡山,頭發和眉毛上常常會結冰;為了防盜,也常常從天黑守到天亮。”
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多么惡劣的天氣,沙子坡林場護林員都要堅持巡山。用安德永的話說,雖然辛苦,但這幫護林員卻深深地愛著這片“林海”,“我們的父輩撒下一粒粒種子,將一棵棵松樹精心培養起來,我們對這片‘林海’是充滿感情的,我們要對得起父輩的付出以及當地的老百姓。”
過去,沙子坡是個荒坡,周圍村莊也常常因此受到風沙侵襲,氣候干燥、缺水。自從有了這片“林海”,讓這里的氣候改善了許多。“以前這里連玉米都種不出來,要想吃玉米就得拿洋芋到其他的鎮子去換。”安德永說,如今,不光能夠種出玉米,林場里還自然生長出很多種野蘑菇,一斤能賣20元到50元,每戶村民每年通過在林場采蘑菇賣能增收一兩萬元。
護林工作困難重重,但護林員總是能迎難而上,堅持守好生態底線。在林場里上墳燒紙、搭帳篷擺攤、搭戲臺、亂砍濫伐……各種問題也是層出不窮,護林員們則嚴格按照規定,對不合法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嚴厲阻止。
為了更好地保護林場,護林員隊伍中還增加了8個周圍村寨的村民。安德永說:“他們多是周圍村子里的村干部,以他們為表率,來影響村民。”其中51歲的海風村支書趙銀全從2009年成為護林員,他認為護林就是為老百姓服務,對大家有實實在在的好處。當被問及想做多久護林員時,他說:“就干到真的干不動了,或者真的不需要我的時候就不干了。”
而原本守護在沙子坡林場的21名護林員,則多是“林二代”或“林三代”。年輕的“林三代”李繼輝兩個月前才來到沙子坡林場,他說:“在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下,我也喜歡上了護林員工作,也希望借此為家鄉做點貢獻。”
如今,在安德永的影響下,兒子上大學選擇了環境生態學專業,他希望兒子未來能繼承自己的工作,也成為“林三代”,為生態保護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
塞罕壩機械林場向全世界詮釋“美麗中國”
從塞罕壩到內羅畢,需要先在河北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坐汽車到北京,再從北京飛到廣州,最后從廣州起飛到達終點站,一路奔波30多個小時,行程約1.2萬公里。2017-12-11 17:53:23
-
“綠水青山”為啥能引來“孔雀鳳凰”?——黑龍江孟家崗林場科學興林轉型蹲點調查
從防火瞭望塔拾級而上,孟家崗國有林場的萬頃人工林海逐漸映入眼簾,松樹、柞樹、云杉、水曲柳……形成了東北深秋油畫般的五花山色。2017-11-01 15:38:50
-
海南啟動美麗林區林場建設三年行動
海南省日前印發《海南省省屬林區林場開展美麗林區林場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2019)》,提出3年內在全省創建不少于60個美麗林區林場示范場(管護站、作業區),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環境,助力全域旅游建設。2017-10-11 17:54:02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