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5月4日電(記者王志)清理樓道垃圾積2分,幫忙照看鄰居家的孩子積1分,負責定期查看小區健身器材的安全性積1分……在濟南市歷下區,有一家只存愛心不存錢的“公益銀行”,居民們通過志愿服務儲存愛心積分,不僅能兌換禮品和服務,更將愛傳遞開來。
歷下區和平新村居民徐玉華有一本“公益銀行”存折,紅紅的存折外觀上與普通銀行存折無異,但打開后沒有一串串數字,卻是一個個愛心印章。
去年9月,歷下區“公益銀行”正式開張,徐玉華加入成為“儲戶”。去老人家里打掃衛生、清理街道垃圾、為老人理發……如今,徐玉華的存折上已累積了100多分,登上了“公益銀行”的英雄榜。
歷下區“公益銀行”負責人周小玉說,原來不少社區居民都自己在家里待著,互相不認識,導致“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有時還因為樓道衛生問題起糾紛。“在‘公益銀行’的激勵機制下,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社區氛圍更加活躍。”周小玉說。
據了解,“公益銀行”在歷下區民政局、街道、社區形成“總行、分行、儲蓄所”三級管理服務體系。其中,“總行”負責發布公益倡議、社區志愿服務英雄榜等整體統籌;“分行”工作由街道辦事處承擔,“儲蓄所”工作由所轄社區承擔,共同負責社區志愿者的登記注冊、服務記錄和監督、積分管理和兌換等工作。
社區居民想要成為“公益銀行”的“儲戶”,只要到“儲蓄所”登記、領取存折,此后在專門建立的微信群里認領任務,志愿服務結束后再去“儲蓄所”蓋上愛心印章,獲得積分。“儲戶”的積分可以兌換物品,也可以兌換服務。如果自己需要其他志愿者的服務,可以聯系社區負責人發布信息。
周小玉說,一個人的善舉可能很小,但每個人的志愿服務匯集起來的力量就很大。目前,“公益銀行”以歷下區13個街道、20個社區作為“分行、儲蓄所”,通過社區居民互助,實現社區治理創新的良性循環。
志愿者將愛心傳遞給被服務者,被服務者成為新的志愿者。“一些做了服務的居民,有時并不要求積分,他們希望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社區志愿服務中來,讓愛一直傳遞下去。”徐玉華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