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通往未來橋梁的人工智能,成為近年來的大熱門。今天記者在教育部的發布會上了解到,教育部近期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并盡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招生指標的方案。
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支持高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設置人工智能學科方向,完善人工智能的學科體系,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形成“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復合特色專業,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了布局《行動計劃》的情況:在2018年認定的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布局建設了57個人工智能類項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共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了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
為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學科建設,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咨詢專家組,為高校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咨詢和建議;深入論證人工智能學科內涵,推進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并盡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招生指標的方案,科學合理、穩步有序地擴大人才培養規模。
在高校學科專業設置方面,雷朝滋表示,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建立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種方式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鼓勵高校對照國家和區域產業需求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設立相關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積極推動科教結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模式創新。
同時,教育部支持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學科的投入;支持高校通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加強對從事基礎性研究、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記者 王俊)
-
人工智能養豬: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人工智能完整記錄一頭生豬一生的運動軌跡,沒跑完200公里不許出欄;實時識別小豬進食情況、叫聲,以便判斷其健康程度……聽起來“魔幻”的人工智能養豬,已經在我國部分養殖公司試用。6年前
-
為信息安全“保駕護航”:人工智能新技術在行動
社交、網購、求職……在許多需要登記個人信息的場合,大家都會按照公安機關提醒小心翼翼地隱藏好個人隱私,但推銷電話、廣告卻總還是有機可乘,仍能做到“精準騷擾”。6年前
-
人工智能如何把握“Z世代”用戶 游戲公司謀求轉型
向來被認為是朝陽產業的游戲產業,如今迎來了一波轉型升級的剛需大爆發。6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