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2020-08-03 16:37:2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沈陽8月3日電 題: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新華社記者陳夢陽 孫仁斌 白涌泉

        盛夏時節的遼寧,草木蔥蘢、大河奔流;天藍海碧,山川競秀。這個曾經以高污染、高能耗為特征的老工業基地省份,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經過一個時期的鐵腕治理,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河海生態大為改觀、美麗鄉村不斷涌現,在白山黑水間奏響一支綠色詠嘆調。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1)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這是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大堡子村全貌(無人機照片,7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河長變身“運動達人”

        自從當上河長,盤錦市興隆臺區水木清華社區書記劉娜娜每天微信運動的點贊量激增。

        近年來,遼寧加強河流治理,實行五級河長抓治水?!拔邑撠煹倪@段河,長4.275公里,有6個排雨口,2個排污口。”說起自己守護的六零河河段,劉娜娜如數家珍。每天早上7點多鐘,她就從家出發去巡河,發現有偷排污水或亂扔垃圾的,及時和環保、水利等部門聯系進行處理。臨下班前,還要巡查一次。劉娜娜笑著說,自從當上河長,自己就成了“運動達人”,在微信運動的排名大幅提前,“每天走1萬多步太輕松了!”

        在遼寧省桓仁縣,近年來,當地為保護飲用水源地,取締養殖網箱2276個,年減少養殖量1300萬公斤。同時嚴把建設項目準入關,明確招商引資項目必須為水源保護讓路,杜絕一切可能對水環境造成污染的項目落戶桓仁。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2)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游客在遼寧省本溪市同江峪村小市一莊風景區游覽(7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短時間內,為保護環境會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長遠看,為子孫后代留下好生態,就是留下金山銀山?!北鞠猩鷳B環境局桓仁分局局長王成利說。

        河長們的付出和各級領導干部發展理念的轉變帶來了遼寧水環境質量的不斷好轉。2019年,全省河流優良水質斷面占比61.6%,渤海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5.16%。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3)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遼寧省本溪市韓家村民宿園一景(7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智慧+鐵腕”換回“遼寧藍”

        赤日炎炎,天空蔚藍。沈陽故宮門前,市民陶洋陪幾個外地來的朋友合影留念。紅色的宮墻配上藍天白云,格外養眼。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4)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這是沈陽故宮皇城及周邊地區(無人機照片,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看看咱‘大沈陽’的天,典型的‘遼寧藍’!”陶洋在朋友圈里寫道?!斑@幾年空氣越來越好,這樣的藍天越來越多,前些年可不這樣,天灰蒙蒙的,哪敢跟外地朋友炫耀?!碧昭髮τ浾哒f。

        曾經霧霾圍城,如今藍天常在。沈陽市的變化是遼寧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的縮影。

        為第一時間發現污染源,沈陽市聘請了200名專業人員作為第三方管控團隊,對全市下屬縣(市)區進行網格化管理,還開發上線了“沈陽生態環境在線”App,組建了13個抗霾攻堅微信群?!暗谌焦芸貓F隊發現涉及大氣污染的問題或線索,會立刻拍照取證上傳到微信群,所在縣區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到現場解決?!鄙蜿柺猩鷳B環境局大氣處處長張嘉治說。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5)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這是沈陽市沈北新區“稻夢空間”稻米文化主題公園里的稻田畫(無人機照片,7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除了專業團隊,各種智慧環保系統也不斷投入到沈陽污染防治攻堅戰:秸稈禁燒指揮管控系統、大氣復合污染立體監測超級站、大數據監測中心……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裴希巖說,市里每個季度都要對各縣(市)區的空氣質量進行排名,對排在后三名的縣(市)區罰款并由市領導約談相關負責人。

        近年來,沈陽市為治理空氣污染動真碰硬,僅拆除燃煤小鍋爐就有4000多臺。“智慧+鐵腕”治理給這個城市帶來越來越多的藍天白云。2015年—2019年,沈陽市大氣優良天數由191天增加到284天,二氧化硫、PM2.5和 PM10濃度分別下降68.1%、40.2%和33.0%。

        “花果山”下守望綠色鄉愁

        黛瓦白墻、小橋流水。走進遼寧省鳳城市大梨樹村,仿佛置身江南水鄉。村莊旁山上的萬畝果園里,各種即將成熟的水果掛滿枝頭。

        午后,送走食客,坐在自家餐館門前太陽傘下的徐洪超悠閑地喝著茶。曾經外出到沈陽、大連等城市打工多年的他最終選擇回鄉創業,“在我們村,只要想工作就絕不會失業,就連周邊城里的大學生都到咱村找工作呢!”他驕傲地說。如今,徐洪超年收入超過10萬元,生意忙時,父母家人齊上陣。家門口就業致富,讓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感滿滿。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6)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

      這是遼寧省丹東市獐島村(無人機照片,7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徐洪超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些年來大梨樹村植樹造林、發展生態旅游業等實現了快速發展。在前任村黨委書記毛豐美的帶領下,大梨樹人苦干、實干加巧干,硬是將萬畝荒山變成了“花果山”。老書記2014年去世后,新任村兩委班子接續努力,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大梨樹村變美了,游客們慕名而來。最近幾年,村里年接待游客超過40萬人,村集體固定資產超過5億元。“好生態就像一座綠色銀行,給我們帶來更多財富和希望!”大梨樹村黨委書記毛正新說。

        近年來,遼寧省已完成2000多個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省已建成656個省級美麗示范村,越來越多的村莊將實現產業興旺、環境宜居。

        新聞鏈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生活變了樣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們村里的年輕人——賈家莊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源泉”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華時評:群眾笑臉是最好的扶貧成績單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華時評:住上好房子還要走出好路子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遼寧藍”到“花果山”——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6319676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性色开放主播在线直播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伊人久久大杳蕉夜夜揉夜夜爽 | 亚洲性爱之国产精品 | 一本大道中文日本香蕉 | 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五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