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研究說三次古代移民塑造東南亞人遺傳特征
      2018-05-19 10:50: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華盛頓5月18日電(記者 周舟)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說,過去5萬年間,至少發生了三次向東南亞地區的大規模人口遷移,每一次都對東南亞人的基因組有顯著影響,其中至少兩次遷移來自中國。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對4100年前到1700年前的18個東南亞古代人群的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分析,這些人生活在現今越南、泰國、緬甸和柬埔寨等地。研究人員在分析中還考慮了考古、歷史和語言學等方面的證據。

        研究人員據分析結果認為,第一次大規模人口向東南亞遷移發生在約4.5萬年前,遷入的移民以狩獵采集為生。

        第二次大規模移民來自中國,他們在大約4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將農業技術帶到東南亞,并與當地的狩獵采集者混血。今天,祖先屬于這一支的東南亞人使用的語言主要屬于南亞語系,研究人員據此認為,這些從北方遷入的移民屬于早期的南亞語系人群。

        第三波“移民潮”發生在青銅器時代,移民也來自中國,他們在大約3000年前抵達緬甸,約2000年前抵達越南,在過去1000年內抵達泰國。這些移民造就了今天東南亞地區的語言多樣性。

        狩獵采集者、最初的農民和青銅器時代的移民這種次序結構與古代歐洲的移民規律相似,但研究顯示,歐洲人口的基因融合度更高,東南亞人口則更具差異性。

        論文作者之一、哈佛大學醫學院學者戴維·賴克認為,今天東南亞的人口多樣性,部分原因是農民進入該地區的時間比進入歐洲更晚。農業有助于人口間的基因融合。農民在大約8000年前就進入歐洲,而4500年前才進入東南亞,因此留給東南亞移民間基因融合的時間沒那么久。

        新研究表明,東南亞歷史上的歷次移民潮塑造了該地區的人類遺傳學特征。

      +1
      【糾錯】 責任編輯: 程瑤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壺口瀑布現“大河流金”景觀
      壺口瀑布現“大河流金”景觀
      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醉美神農架大九湖
      醉美神農架大九湖
      我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試驗返回大連
      我國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出海試驗返回大連

      研究說三次古代移民塑造東南亞人遺傳特征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10691122856647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AV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 |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中文 | 午夜福利短视频在线 | 午夜AV免费在线观看 |